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3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研究所,是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重要的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所的发展目标以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研究为先导,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铝τ谕贫谢厍蚧、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油气与矿产资源等重点学科的发展,着力提升研究所的综合创新能力,在资源与固体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大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科技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幔柱与化学地球动力学、高压矿物学与矿物表界面物理化学、成矿规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海洋地质与边缘海演化、有机污染机理与生态效应、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控技术等。

         

        截止到2017年底,六台联盟宝典大全共有在职职工303人,其中科技人员172人、科技支撑人员83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1人。拥有中科院院士2名,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广东省杰出人才(原“南粤百杰”)入选者3名,“青年拔尖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

         研究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矿物学和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研究开发实验室”;以及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广州质谱中心,并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联合建立了“化学地球动力学联合实验室”,2007年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2012年与兰卡斯特大学环境中心和城市环境所联合组建了“国际环境研究与创新中心”。 实验仪器设备较为先进,能供科研和教育使用。

  

  建所以来,全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2项,其中主持或共同主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97年以来发表SCI论文4445,其中在《Nature》、《SCIENCE》和《PNAS》发表论文1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4项。  

   研究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20余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所每年派出访问和接待来访超过300人次,目前有40多人次在全国和国际学术机构和国际学术杂志担任职务。 

      我所已经形成了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研究机构与支撑平台相对配套的科研结构与组织体系。现有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一级学科培养点,地理学、海洋科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培养点。设有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博士授权点;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海洋地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9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地质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我所具有学科多、研究领域广、高级研究人员比例大的特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我所的科研方向一致,即围绕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关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领域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鼓励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所十分所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不断凝练科学目标,注重科研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积极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科研氛围;导师队伍实力雄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研究生住宿条件优越,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去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出国深造等。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申请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中短期出国及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以及申请中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和各类冠名奖学金等。助学金按国家标准发放,参加导师课题期间可申请研究助理岗位津贴,待遇优厚。目前我所拥有多栋研究生公寓,生活条件和科研、学习环境优越。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座落于广州市风景秀丽的科研、大学区内,属广州市生态环境区,环境幽雅,教育文化气氛良好,热忱欢迎优秀毕业生和科研人员踊跃报考。 

六台联盟宝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